历史上的江西出现过哪些名医?

崔嘉彦 1111—1191年 南宋 江西永修县

  崔嘉彦,别人称呼他为‘崔真人’。南宋医学家,道士。南宋淳熙(1174-1189)年间,朱熹担任‘知南康军’,崔嘉彦在不远的西原山建立道观。他撰写了《紫虚脉诀》(又称《脉诀》、《四言脉诀》、《崔真人脉决》、《东垣脉诀》、《方脉举要》等)、《注广成先生玉函经》三卷、《紫虚真人四原论》等著作。

image.png

  陈自明 1190-1270年 南宋 江西抚州临川

  陈自明出身于中医世家,从小随父学医。14岁即已通晓《内经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等经典医学著作,并将名家医论与祖传经验相结合,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。陈自明还精通外科,于1263年著有《外科精要》3卷传于世。该书对治疗痈疽极有创见,认为“外科疮疡”不是单纯的局部病变,而是人体脏腑气血寒热虚实方面盛衰变化的后果,在治疗上不能满足局部攻毒,而应着眼于内外结合,服敷结合,治标与治本结合。

  严用和 1199-1276年 南宋 江西九江

  严用和12岁受学于名医刘开门下,17岁开始行医。他行医50余年。认为世变有古今不同,风土有燥湿差异,人的体质也强弱不齐。若一概执古方以疗今病。往往凿不入。疗效不理想。因此他本着“师传济生之实意”、学以致用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,把前人理论经验与临床实践相结合。经过30余年长期观察体验。“学已试之效”。著成《济生方》10卷(1253年)。书中博采历代经典和各家之说。并引录《和剂局方》、《三因方》中部分方剂。收载补充了崔丞相灸劳法,以及嵇太夫治疗疮疡疔毒的经验等。即使民间有效单验方,亦广为搜集。后又经15年的再实践,更臻完备,于是复著《济世续方》8卷(1267年)。严氏积累长期的医疗经验,注重实践,讲求实效,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。实为可佳。

image.png

  危亦林 1277-1347年 元朝 江西南丰县

  危亦林自幼聪颖好学,博览群书。20岁开始,对祖传医术有着深厚兴趣,将祖传医书及验方详细加以阅览、研究,并在行医过程中进行验证和修改,其医道日益精进。他通晓内、妇、、眼、骨、喉、口齿各科,尤擅长骨科,成为当地有名望的医家。

  在和任州医官时,继承和发展危氏本家四代医学经验,积五世医方,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,分成大方脉杂医科、小方脉科、风科、产科兼妇人杂病科、眼科、口齿兼咽喉科、正骨兼金、疮肿科、针灸科、祝由科,历时10年,于至元三年(1337)著成《世医得效方》20卷50余万字。经江西官医提举司报送元朝太医院,太医院行文河南、江浙、江西、湖广、陕西五行省官医提举司(其他行省未设此职)重校,然后经太医院核定,于至正五年(1345)刊刻发行,成为各行省使用的医疗手册。

  全书编次有法,科目无遗,论治精详,是上承唐宋,下启明清的一部重要方书,依当时医学13科分类,多选载前代医学文献及家传验方,在骨伤科证治方面载述尤详、书中和突出地记述了关于麻醉药物的使用,有世界上较早的关于全身麻醉的记载。对于骨折、脱臼、跌打损伤、箭伤等整复治疗也有精辟的论述,特别是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椎骨折更是珍贵。对今天的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《世医得效方》的骨伤科成就,代表了金元时期中国骨伤科的发展水平,居于当时世界医学的前列。

  龚廷贤 1522~1619年 明朝 江西金溪

  龚廷贤是明代著名医家,也是有“医林状元”之誉的医家。龚廷贤出身于世医之家,早岁业儒,后随父学医,心领神悟,尽得其传,博学宏闻,编述较多,涉及面较广,包括诊断、本草及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各科,内容十分丰富。但主要是引述和折中各家之说,其个人阐发见解及心得论文较少。

image.png

  龚居中 明朝江西金溪

  龚居中,明代医家。精医术,擅长内、外、妇、儿诸科。著《痰火点雪》又名《红炉点雪》四卷(1630年),详论肺痨病之证治。另著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四卷(1630年)、《外科百效全书》四卷(1630年)、《幼科百效全书》、《女科百效全书》、《小儿痘疹医镜》、《福寿丹书》等。

  李梴 明朝 江西南丰

  李梴少习儒,为邑庠生,负奇才。青年时期因病学医,博览群书,勤于临床,医声斐然。常以儒理释医理,尝谓:“学者不深入易,则于死生之故不达,利济人物,终无把握。”晚年因感初学者苦无门径可寻,乃收集医书数十家,“论其要,括其词,发其隐而类编之”,遂立志于门经书之编纂,经四年之久,著成《医学入门》九卷,首1卷。并于万历三年(1575)刊行于世。此书为初学中医者而撰,内容包括历代医家传略、保养、运气、经络、脏腑、诊断、针灸、本草、方剂,以及外感内伤病机、内外妇儿各科疾病证治等。书中且搜集名医姓氏二百余人,简明实用,为读者所推崇,流传较广,曾流传到越南。

  喻昌 1585~1664年 清朝 江西南昌

  喻昌在中医学理论研究方面颇有贡献,不仅于《伤寒论》的研究独有体会,倡导三纲学说,而且对于中医基础理论问题颇有建树。其大气论、秋燥论的观点亦为后世所称许。此外,其强调辨证施治,倡导诊治规范,亦很有学术价值。至于其临床经验亦十分丰富,治痢用活人败麦散以逆流挽舟,治关格用进退黄连汤升降阴阳等,都被后人所推崇。故而,喻氏成为清初三大医家之一,名噪一时。

image.png

  黄宫绣 1720-1817年 清朝 江西省宜黄县

  黄宫绣出身儒医世家,天资聪敏,自幼对医药之学情有独钟。他搜罗医书,潜心钻研,凡有“一义未明确,一意未达,无不搜剔靡尽,牵引混杂,概为删除……,断不随声附和,主张该病必先明脉理,治病必先识药性,尤应注重实践,探求真理”。他治学严谨,务求实际,平生为众多病人治疗疑难病症,均卓有成效。他是乾隆年间的御医,对宫廷珍藏的各种医学专著以及秘方、验方,无不悉心研究。既不泥古薄今,也不厚今废古,惟求理与病符,药与病对。虽精研脉学,仍主张四诊合参,反对单凭脉断病。临症之余,根据古典医籍,参与历代名医学说,结合自己临床经验,写成《脉理求真》3卷,《本草求真》10卷,《本草求真主治》(又名《锦芳医案》2卷),《医案求真初编》(又名《医学求真总录》)5卷刊行于世。

  谢星焕 1791-1857年 清朝 江西省南城县

  谢星焕,施治数十年,颇富经验,对于、拘挛、痰饮等辨识清晰。精通医术,善治疑难奇险、误治失治之症,诸医束手之病,他能立辨病源。临诊处治,善探求病理,推勘精细,立方治理,善用成方,慎用自方,应手即愈。他以“下笔虽完宜复想,用心已到莫多疑”为座右铭,对危重病不惧,对疑难病不惑,当机立断。道光十一年(1831),南城饥荒致时疫大作,诸医专事发表攻里,病人久治不愈。谢星焕认为“荒年肠胃气虚,何堪攻伐,宜于温补托邪。”经他救治,活人无数。